教育
INDUSTRY NAME
* 全国(成都)新托幼专业群产教融合论坛,校企对话托育人才培养
来源: 托幼瞭望

2022112全国(成都)新托幼专业群产教融合论坛,在CPE中国幼教展中国托育力年会举办期间同步举办,本次论坛由四川省优生托育协会人才分会主办,行业媒体《托幼瞭望》《托育研究员》承办,邀请、产业、机构的专家代表,分享高职院校托幼业群建设现状,探讨产教融合到底该怎么做,为推进托幼专业群的高质量建设建言献策。

四川省优生托育协会人才分会常务副会长祝小红做了开幕致辞。她指出,发展照护0-3岁婴儿的托育服务行业,是国家解决老龄化少子化问题的国家战略,按照国家要在“十四五”期间完成每千人4.5个托位的目标计算,托育人才整体缺口约为200万人,如何提高托育人才的培养质量,为行业提供专业、有爱的托育人才,是我们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她希望「全国新托幼专业群产教融合论坛」能够成为机构与院校之间进行职前教育交流的平台,通过交流碰撞,在产教融合、校企融合、工学交替等方面都能获得一些思考与启发。

以下是对本场论坛上嘉宾发言的整理回顾——

文颐
成都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教授
《婴幼儿照护相关专业职前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

文颐教授从2004年起就在从事早期教育方向的研究,有着丰富的研究和实践教学经验。她认为,在进行人才培养时,不能就课程谈课程,既要“抬头看天”,了解政府部门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又要“低头看地”,也就是要洞察产业端的要求,要在端、政府端、企业端之间找到教育的平衡点,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职业人才。

对于如何才能培养出满足未来10年甚至20年托育行业发展的高质量人才,文颐教授的观点是,职前人才培养方案尤为重要。她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目标与课程体系设置、实施的支撑条件这三个方面,分别分享了她的思考与探索。


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上,文颐教授提出要思考三个要素。第一,要明确毕业去向,才能有针对性地研究产业端对人才能力的需求。第二,要明确人才进入产业端的具体工作内容(去干什么),才能提供满足职业技能需求的教学内容。第三,要明确国家对于从业人员的资质要求,才能让培养出的人才顺利通过考核,获得相应的上岗资质。


谈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设置时,文颐教授表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当体现专业教学标准规定的各要素和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要求,这就要求院校在进行专业建设时,做到以下六点:1.明确培养目标2.规范课程设置,注重以实用为前提的知识学习,和以任务为导向的能力训练;3.合理安排学时,要注意课程前后逻辑,理实结合;4.强化实践环节5.严格毕业要求6.促进书证融通


对于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支撑条件,文颐教授认为,首先要有能够支撑专业课授课的师资构成。具体到婴幼儿照护相关专业,需要四类师资人才,一是护理学、儿科学、妇幼保健学师资,支撑伤害预防、保健保育类课程;二是学前教育学、心理师资,支撑教育学、心理学、游戏设计课程;三是音乐、美术、文学类师资,支撑环创、讲述、儿歌演唱等能力;四是行业机构的高技术技能人才,支持实训、实践类课程。


其次,需要校内实训室建设支持,以满足保育和教育类课程实训需求。此外,还需要有校外实训基地,可以采用遴选优秀托育园所和课程,以及主动培育专业实训基地等方式实现。最后一点是新的教材资源支持,以尽快弥补婴幼儿照护这一全新专业的教学需求。文颐教授呼吁都能参与教材建设,以推动托育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


万雯雯
慧优才CEO
《动态匹配产业需求,院校托育人才培养的变与不变》


2010年,慧科将亚马逊的云计算技术引入中国,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共建云计算硕士项目,此后一直致力产教融合赛道。2019年,慧科开始在内部打磨托幼人才培养能力,并于2022年正式推出托幼专业群产教融合品牌“慧优才”,以人才赋能支持中国托幼产业发展。


慧优才CEO万雯雯指出,国家对托育给出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力度,不论是明确千人4.5个托位的目标,还是各种示范补贴,以及明确人才培养标准等等,很少有服务行业能得到像托育这样的支持力度。她表示,一定要立体地去看行业的现状,困难是暂时的,但从长远来看,托育服务人才有非常大的行业缺口,而的站位,正是人才培养的前端,责任重大。

万雯雯提炼了三个托育产业发展中与人才培养最为关联的关键词,逐一做了分析和解读:


关键词一:快。《托幼瞭望》与国内著名的商业查询平台“天眼查”合作,统计整理了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20日行业新增的机构数量,结果是30121家。快速增长的机构数量,带来的是对托育人才的巨大需求。但现阶段院校在托育相关专业的建设上却有待提升,常常是学前教育专业一届招生1500人,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只开设一个班。对此,万雯雯提醒院校,人才培养需要时间,面对如此大的市场缺口,大家可以放胆建设,大胆招生,产教融合,前瞻培养。


关键词二:小。从全国趋势来看,托育服务的发展方向是“小月龄、精细化”,这对的人才培养至少能产生两点启示,第一,当幼儿园也开始下沉托育,学前教育人才的施教范畴就要从3-6岁延伸为2-6岁,要培养出具备带托班能力的人才;第二,在托育专业建设上,不能把专业做成“小学前”,未来的托育服务更强调“精细化、专业化”,因此在专业建设上一定要培养出具备高质量照护能力的托育专门人才。


关键词三:难。托幼机构招生难,盈利难,这对专业建设提出的要求是,人才要具备复合型能力,不仅要懂照护、早期教育,还要让学生具备教学管理、后勤管理、市场营销等复合能力,要把专业群建在产业链上,才能真正培养出能支持托育机构健康运营的专业人才。


万雯雯说,中国的职业教育已经走到了全新的历史高点,针对托育服务“快、小、难”的现状,她指出托育专业建设要动态匹配产业需求,与时俱进,在两个方面要有所“变化”:


第一,改变专业认知。从养教合一向医养教合一转变,从培养照护者向培养多元化人才转变;


第二,改变对专业建设重点的评价体系。在传统职业教育视角下,学生在各类大赛上的表现常会成为衡量一个专业建设的核心指标。但托育专业生长于全新的历史时代,高质量的专业建设更有多维度的评价体系,比如高水平专业(群),比如重视探索多方合作的现代产业学院模式,不止要有“大赛”,更可以在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教材与教法改革、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实践教学基地、技术技能平台、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多个指标上发力。